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莊祖宜《其實大家都想做菜:祖宜的飲食觀點與餐桌日常》
藝文 | Mar 30 , 2017  00:00

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莊祖宜《其實大家都想做菜:祖宜的飲食觀點與餐桌日常》

「一餐飯下來,每個人的飲料費都港元破百,我如坐針氈,從小內化的價值教條忽然沸騰澎湃,只覺胃腸痙攣、胸腔鬱結,很想學媽媽在桌子底下踢他們的腳。在我看來,每人一杯飲料算是合理,第二杯有點奢侈,第三杯簡直就是……不道德了!」──莊祖宜《其實大家都想做菜:祖宜的飲食觀點與餐桌日常》
文/蘇子惠 攝影/尤傳莉  圖/新經典文化

比起以前,現在有更多人經常談論食物──為什麼要吃、吃什麼以及你應該吃什麼。美食部落格便經常上演「我和我追逐的美食」戲碼,什麼都描繪了卻什麼也沒說出所以然來,除了一段長似一段「好吃好吃太好吃」的煩膩文字,看完有種空虛感,甚至於不覺得肚子如何飢餓。

看到莊祖宜如此大方討論美國親戚是不是喝太多飲料了,完全放下西餐廚師的架子,什麼用餐禮儀,講究的餐酒搭配,統統拋到九霄雲外去,為人談吃皆很真,善於在灶頭席間享受人生的生活態度,這一點比人類學博士轉身做廚娘更有意思。

「飢餓」之於許多老饕是一項鑑別美食寫作好壞的重要指標,也唯獨饑腸轆轆這種最原始的感覺騙不了人。新版《其實大家都想做菜:祖宜的飲食觀點與餐桌日常》從嚴謹高端的法國菜到前衛的分子料理,討論到地道的港台小吃以及美國豪邁的漢堡牛排,尤其青江菜飯、上海小餛飩、五花肉包更是深得民心。按照書裡的撇步磨刀霍霍下廚煎魚、牛排、做醬汁、擀歐式麵包,不僅灶台上熱鬧有趣,內心還會滿溢歡快。

這本書主題雖然「雜」卻有「序」,除了最普通常見的各種糧食、蔬菜、水果、魚肉和調味配料的認知,偶爾岔了題侃侃而談育兒經,也是三句話不離老本行吃。莊祖宜的育兒飲食觀念也與眾不同,「只要什麼都能吃,將來在任何國家都能過活。」半歲就成為能吃辣的小小美食家就更好了!

如上所述,美食饕餮文章百百種,莊祖宜體內必定藏了像孫悟空金箍棒那樣可以伸縮自如的雷達,感性美食文可以在書中來上一點,深入淺出向一般讀者介紹分子料理這種近似科普文的也拿手。正如餐桌上的問題可大也可小,小至廚師之間趣味競技「削一顆馬鈴薯只要十秒鐘」,大到痛心疾呼人類不該為了滿足口腹之欲,將保育類動物黑鮪魚趕盡殺絕,而如何將台菜發揚光大,自然也在她的關心之列。

跟著莊祖宜實地演練操作書中各種簡易食譜,明知可能失敗,都值得一試。因為唯有這種實作,才能讓你懂的比透過文字要深入得多。凡是下過廚的人都知道,在照著食譜做時,你才會第一次懂得做出成品帶來真實的、永無休止的……失望,原本開開心心的一件事,結果居然敗興收場。

要怎麼確定牛奶已經滾了但沒有燒焦?或怎麼分辨蛋白打發到拉起的尖端是堅實的,還是堅硬的?又該怎麼定義「剁碎」呢?然而做菜失敗,總比沒做過菜強不是?美食就有這種魔力,就算一出手失敗告終,仍然有辦法教你對它魂縈夢繫!況且按照莊祖宜的說法,現代人只要願意下廚,就已經領先走在人群前端了。

美食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場「甩鍋子」失敗之舉,當推茱莉雅‧柴爾德在1960年代電視節目上舉起鍋子試著翻轉馬鈴薯薄餅,結果不幸破碎四散。由於節目一鏡到底,這位美國女廚神只得異常鎮定地撿回碎片,尷尬地丟回鍋中。莊祖宜奉茱莉雅為精神導師,也不怕丟臉的寫下好幾個做菜失手的趣事。

有一次她聽從「分子美食」一詞創始人艾維提斯(Hervé This)煮雞蛋理想水溫65℃的建議,興沖沖地發揮人類學實驗精神,把廚房當成實驗室,一邊測量溫度一邊煮了四顆蛋(第一顆蛋煮好還是水汪汪的狀態),並且勇敢地吞下所有成功和失敗之作。跟隨外交官夫婿在上海居住,剝毛豆有眼不識貨,竟然把毛邊給剔除,惹來幫傭阿姨的訕笑。耍帥學廚房裡的年輕小伙子甩鍋,下場是米粒和洋蔥齊飛濺滿自己全身,還樂呵呵地想像自己在爐台前迷倒眾生的英姿。

所以,請你好好效法茱莉雅‧柴爾德事前先深吸一口氣,開始練習做菜。有一點更要牢記:笑著容許自己失敗。


 

 

《其實大家都想做菜:祖宜的飲食觀點與餐桌日常》

作者:莊祖宜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廚房裡的人類學家:紅酒燉牛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