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生活何須在他方 ─ 韓良露《台北說城人》
藝文 | Oct 12 , 2017  00:00

生活何須在他方 ─ 韓良露《台北說城人》

觀光客的台北和韓良露的台北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前者的台北是我們熟悉的101大樓、夜市、西門町,相形之下,韓良露的台北則是一座更舒適,但並不是那麼熙攘忙碌的城市。
文/蘇子惠 攝影/陳文發 繪圖/林凌寧 圖片/有鹿文化

 

作家蕭颯在小說《逆光的台北》寫道:「台北有很多樣貌,每個人依據自己的生活,看見的只有自己熟識的那個台北,其實它的層次多到數也數不清,看也看不完。」若要看老台北的模樣,白先勇短篇小說集《台北人》和舒國治散文集《水城台北》都有;要說起新台北,韓良露《台北說城人》可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她不光能說會寫,還是台北小旅行發起人,一手催生師大商圈「南村落」。舒國治旁觀台北一邊消化人生風景,韓良露身體力行結交其他做實事的人,「共榮共生」發揚光大曖曖內含光的台北城。

何其幸運,韓良露替我們尋覓在台北生活的一百個理由。又是何其不幸,兩年前我們失去了她。

台北沒有八百萬種模樣,自然也沒有八百萬種吃法。韓良露並不以為忤,她遊歷過六十餘國,行腳城市不在少數,漫步在倫敦街頭,最想念的仍是台北的家,包括她童年與青春時期的新北投老家、東門町、東區。她從歐洲返台後,最終選擇台北市南區的「南村落」作為身心安頓之所,一踏出家門,短短三分鐘路程往往一走半個小時,不為別的,總是鄰里人情絆住了她的腳步,偶爾去「舊香居」找女主人談天,或是巧遇詩人楊澤。

 

 

書末之南村落篇章,韓良露從過去的時空回憶漩渦中,穿梭到城市未來的想像和期許。台北在她眼中就像個半大不小的孩子,寵溺疼惜有之,殷切盼望有之。台北不算頭等漂亮,很多街道因為捷運工程光禿禿的,只剩零落幾棵樹點綴,你卻無法對它產生排斥與敵意,它身上彷彿有一種磁場,周身散發著感性的氣息,生活品質、親切及歸屬感便是它最大的優點。餘下來的不足之處,可以選擇保留再稍加修飾。

韓良露把城市當作故事主角,不厭其煩地再三提起它的種種好處,令它不再是冰冷沒有溫度的風景明信片。童年記憶裡天剛擦亮,阿嬤和她便會前往廣州街上的周記肉粥,鹹粥和紅燒肉散溢著萬華庶民老滋味,祖孫倆吃完再轉去龍山寺上香祈福;大稻埕的旗魚米粉是永樂市場旁的老字號,一過午便向隅。這些台北獨特的早餐文化,比起旅遊手冊上的美食據點更容易說服觀光客挑剔的味蕾,二手書香和手作小店則是推銷台北美好生活的利器。除了韓良露幾乎再尋不出第二人,聊起自己的小布爾喬亞情調,像說書人般自得自在。

大城市專門製造孤獨的漫步者,韓良露一個人的台北卻並不寂寥。一個人踱步仁愛路林蔭樹下,她自得其樂;結伴聚會和吃飯,她是最佳引路人。她能夠佇立台北街頭輕易找到今昔歷史對照、台灣經濟景氣起落造就現在的街景變遷,讓城市和個人空間的連結親密無間,談笑之中展現一整座大台北城市發展史。也正因為有這些城市巷弄的細節支撐著,她身後的台北城也在字裡行間益發立體而飽滿。

去過紐約的人都知道,每個人都屬於紐約,紐約卻不屬於任何人,而台北可以輕易屬於所有人,前提是有「說城人」韓良露在前方領路。少了她這位珍貴的指路人,台北做為一個「家」的樣貌,怕是不免要減少些許親切感了。

 

 


 

《台北說城人》

作者:韓良露
出版社:有鹿文化

 

 

 

ad_2023_300600
ad_2023_300600

延伸閱讀

ad_2023_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