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夫婦的餐桌沙龍-《美味方丈記》
藝文 | Sep 06 , 2017  00:00

夫婦的餐桌沙龍-《美味方丈記》

「山田風太郎先生在刊載於《オール読物》四月號(一九七二年)的隨筆作品中,提到作家老化的三個徵兆,其中之一就是──開始撰寫食物的隨筆。」 丈夫看了以後,心中雖然相當佩服,不過對於自己的行為被認定是老化這件事,肯定還是無法欣然接受的。    ──摘自《美味方丈記》
文/蔣德誼 插畫/林家棟  來源/玉山社

最初成書於1973年的《美味方丈記》,是旅居日本的台僑作家陳舜臣和妻子蔡錦墩,應周刊《Sunday每日》編輯邀請,由兩人每周接力撰寫專欄的文章集結而成之作。書名中的「方丈」有兩層意思,一是借用《孟子》裡的「食前方丈」一語,另一層意思則是語出日本文學名著《方丈記》篇名,「方丈」之間既是餐桌,也是起居案前。

出生於神戶的陳舜臣,家中經營海產貿易生意,因而他對於各式海鮮乃至乾貨可說如數家珍,書中除了介紹台灣、中國各地飲食習慣、因吃而生的漫談軼事,作為生活在日本的台灣人,本地和異鄉之間的飲食文化差異,也是書中經常提及的主題。在他筆下為數眾多圍繞歷史、國族所寫就的厚重小說或散文作品之中,《美味方丈記》顯得別樹一格,既清新又趣味橫溢。

依陳舜臣自述說到,當初應允此專欄的寫作邀請,一部分動機是想要讓妻子「也嚐嚐截稿地獄的痛苦」,在本書52篇短文中,除了可從走筆風格和文中提及稱謂看出該篇出自誰的手筆,相較於陳舜臣喜歡引經據典,就各式飲食掌故大書特書一番,妻子反而更愛談自家飲食情景、丈夫平日作何吃食等話,有時說至興起,夫妻兩人彷彿隔著稿紙拌嘴吐嘈般的交鋒,也是閱讀時的一大樂趣。有時讀者若投書來信指正上周的專欄裡有未盡正確之處,作家也老實在下周的文章裡「勘誤」交代一番,讓本書和許多故作高深的飲食論相比,顯得親切不少。

於是我們讀到:粽子的南北之戰早在數十年前,就已足以讓出身不同的夫妻倆人激烈爭辯一番、香菜到底是臭或香,也終究沒有定論;這般對美食有諸多熱議的作家夫妻倆受邀品嘗正宗北京烤鴨、或是在長崎和沖繩品嘗受中式風格影響的各式料理等旅途中的飲食札記,也讓人彷彿藉作家之眼,看進風土與飲食所蘊含的種種文化與民族性格。

無論時代如何流轉,追求口腹之慾永遠是受人熱愛不減的命題,即便此書完成至今已近半世紀,這些從花樣飲食中生出充滿機鋒與人生感悟的珠璣文字,讀來依舊津津有味。

ad_2023_300600
ad_2023_300600

延伸閱讀

ad_2023_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