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望鄉的老靈魂 楊富閔
人物 | Nov 26 , 2018  00:00

望鄉的老靈魂 楊富閔

從《花甲男孩》到《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楊富閔無疑是新生代作家中,最以書寫接地氣的一位。在他的最新著作《故事書》中,讀者彷彿又更貼近了那個有著泥土、白柚香和鑼鼓喧響的大內鄉,而裡頭一定也有你熟悉的故事。
文/蔣德誼 攝影/高政全   來源/九歌出版

漂泊的花甲男孩

「北漂」正是時下熱門討論的關鍵字,做為從小學畢業之後就離家出外求學的資深遊子,楊富閔也是這樣越漂越遠,一路從大內鄉到台南、台中,甚至漂過海洋到了美東波士頓,如今也是過著台北和台南兩地往返的生活。

老家是蓋在宮廟隔壁的三合院古厝,村裡大半數人都是或遠或近的同宗親戚,看著陣頭祭儀、婚喪喜慶長大的楊富閔,隻身在外的大三、大四兩年,寫成《花甲男孩》裡的九則短篇故事,「我從小就喜歡觀察這些人事物,但那時候我好像覺得自己是抽離於外,隔著一層膜觀看。後來在書寫過程中,才慢慢發現,它就是屬於自己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而後《花甲男孩》被改編為電視劇,播出後大受歡迎,連帶原著也跟著爆紅。楊富閔笑說,在參與編劇的過程中,自己筆下的故事就這樣攤在大家面前被分析研究,「其實真的滿害羞的」。「但我自己覺得這是很有趣也很有意義的過程,特別是在不同載體當中,產生了不同的敘事方式和觀看角度。」最後他還在那輛「繁星五號」校車上軋了一個路人的角色,「不只是創作物被實體化,我還真的身在其中,那感覺非常魔幻寫實。」

家族史地的生命註解

此回新作《故事書》的書名由來,據說是楊媽媽某日和前來串門子的鄰居說道:「我們富閔正在寫故事書啦。」本書一分為二,既能獨立閱讀,亦可兩相對照,幾乎是以一種鄉土文史紀實或是田野調查的風格寫成,各篇標題上皆有一個像是眉批,又似是hashtag標籤般的加註,如「交錯」、「送迎」或「說明」等等,「就像是現在很多網路文章,會在標題寫『某某片』的意思,透過分門別類建立索引般的樂趣。」

在一系列標題前冠上「地號」的篇章中,從曾文溪堤岸到家族所擁有的眾多蜿蜒畸零的拋荒田地、各式氣味交雜瀰漫的菜市場,處處都是農家孩子的遊戲場;而當中許多或虛或實的人物描寫,有時形象具體,有時經過層層抽離萃取而成為某種原型,有時又關乎某種世代共通的集體記憶,《故事書:福地福人居》其中一篇收錄了數則楊富閔在小學時寫下的日記,「現在回顧起來,我的很多書寫主題早從那時就已經開始。」

新世紀的生與死

《故事書》中另一條重要軸線,則是在即將進入21世紀的1999年12月,已是高齡102歲的曾祖母過世,「我的千禧年是從一場葬禮開始,而很多事情也像是從那時畫出了一個分水嶺,或許是因為家族人口龐大,所以我的很多人生階段或是在生命中留下深刻烙印的,經常和某人的死亡有關。」

今年夏天他無意在家中翻出母親當時留下的資料紀錄,「那時我就知道非寫不可」。楊富閔鉅細靡遺的記錄那場世紀喪禮的種種陣仗儀式,從五子哭墓、孝女白琴到大鼓花陣牽亡歌,簡直可以作為台灣殯葬民俗史料,「我很會為這類事情著迷,整個家族為了辦好這件事前所未有的集體動員,但你也知道這回過後,很多事終究會不復存在。」

男孩終究會長大,楊富閔以文字不斷回望,也像是考古學者,在自我與家族地景交織而成的生命史中不斷爬梳,而終歸是引領著自己尋覓一條回家的路。


 

Profile
1987年生於台南,現為台大台文所博士候選人,喜歡台語歌、舊報紙、鐵支路,目標是努力寫成一個老作家。曾入圍2011、2014年台北
國際書展大獎,被譽為台灣「新鄉土寫作」重要作家之一。代表作品包括《花甲男孩》、《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共兩冊)、《書店本事:在你心中的那些書店》,最新著作為《故事書》(共兩冊)。

《故事書:福地福人居》
《故事書:三合院靈光乍現》

作者:楊富閔
出版社:九歌出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