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複製與原創的迴圈     Gucci《藝術家此在》上海展
穿搭 | Oct 18 , 2018  00:00

複製與原創的迴圈 Gucci《藝術家此在》上海展

對於時裝圈和藝術界而言,「複製」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於前者可能落得抄襲、仿冒之名,於後者卻常和藝術沾上邊,甚至和原創擁有同樣的藝術價值。Gucci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這回大膽挑戰時裝圈的敏感話題,攜手作風頗受爭議的義大利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前進上海余德耀美術館,以展覽為「複製」發聲。
文/賴盈君  圖/Gucci

漾著紅光的神祕展間展示著Jamian Juliano-Villani及Sturtevant等多位藝術家的複製作品。

 

Hannah Levy雕塑作品(左起)、Jon Rafman〈需要新時代〉、Matt Johnson青銅雕塑、Nina Beier的真人假髮、Nevine Mahmoud雕塑作品。

 

2018春夏,Gucci宣布將和80年代推動盜版風潮的翹楚Dapper Dan推出聯名系列,昔日控告商標侵權的對象,如今在Michele的牽線下成為品牌的靈感繆思,消息一出跌破不少人的眼鏡。究竟複製能不能變成原創?就某些層面而言,其實「複製」代表了關注,意味著對該項事物的認同與喜愛,就像是為了學習書法而臨摹古人名帖,人類所有的行為說穿了都從模仿開始。另一方面,「複製」的同時也延續了原創的存在,或是藉由複製品來達到推廣效果,好比時代久遠的古蹟或藝術品亦需透過不斷的複製及修補來保存,才能讓更多人看見。

如此一來,也就不難理解Michele為什麼要費心舉辦這樣的展覽,他試圖跨足時裝及藝術之間為「複製」解套,賦予其更多不同的意義及可能性。展覽名稱《藝術家此在》(The Artist is Present)更直接挪用自2010年著名藝術家Marina Abramovic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轟動一時的個展《The Artist is Present》,展覽標題本身就打算討論挪用行為也可能是一種創作行為。在這個以複製為核心概念的創作場域中,創作意圖、創作者皆變得渺小,重要的是探討如何透過重複的應用來達到原創性,讓複製品也具有與原作同樣的藝術價值。

 

《藝術家此在》於上海新天地的宣傳海報。

 

做一個複製的夢

集結17個展間、來自38位中外藝術家特別製作或既有的展品,彷彿構築出一場真實又虛幻的夢境,藝術家們各自透過不同媒材與形式來表述對模擬及再製的思維,例如瑞士藝術家John Armleder將曾在2009年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出現的花園搬進了展館,藉由照明設備讓室內花園即便夜幕低垂依然看似白晝,喚回滿園撲鼻芬芳的記憶;丹麥藝術家團體Super flex的【權力盥洗室】(Power Toilets)系列,則重建了歐洲聯盟理事會的洗手間,藉著以手機拍下的照片,逐步拼湊出廁所的器具與材質,讓觀者得以窺探這群國家元首或部長的解放之處,其實和一般的廁所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展區一隅,牆面陳列著五光十色的上海明信片供人們自由索取,只是仔細一瞧,明信片上的教堂建築、海岸風光、熱帶景觀全都不是來自於上海,這是瑞典籍藝術家Aleksandra Mir的幽默構想,她重製了自己過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國際藝術展的作品,旨在提醒遊客們在全球化的旅遊熱潮下,是否真的和所遊之處有所互動,而非只是記得一個地名?另一個展間傳來了嘹亮的歌聲,冰島藝術家Ragnar Kjartansson請來女性工作人員穿上傳統服飾扮演成自己的曾祖母,口中吟唱著祖國的民謠,每隔十分鐘演出一次,藉由重複的演出對觀眾創造出一種持續發生或即將發生的張力與感知。

 

徐震®將菩薩與中國其他宗教肖像交疊套附在帕德嫩神廟的雕像上,藉此對東西文化交流提出批判與反思。

 

阿根廷藝術家Mika Rottenberg的裝置藝術〈無鼻知曉〉。(NoNoseKnows©2017 Mika Rottenberg)

 

親愛的,我把教堂縮小了

策展人Maurizio Cattelan表示「複製就像褻瀆:它可以被視為對上帝的不敬,但同時也是對其存在的鄭重確認。」為了此次展覽,他特別將梵蒂岡的西斯廷教堂縮小了,以1:6的比例再製,花四周的時間手繪出米開朗基羅的巨型拱頂裝飾畫,讓人們能近距離一窺堂奧。西斯廷教堂向來被天主教徒視為聖地之一,如今縮小後的教堂伸手可及,其神聖性是否也可以一併被複製?站在模仿地維妙維肖的穹頂壁畫之下禱告,上帝是否依然能夠聽見我們的祈願?都是藝術家希望讓觀者反思的課題。

同樣發人深省的還有倫敦藝術家Gillian Wearing的作品,偌大的牆面掛著兩幅Wearing父母年輕時的自拍像,看似不同年代的打扮和穿著,其實是由藝術家本人戴著矽膠面具及假髮,透過化妝來模擬自己的父母,有趣的是這樣複製父母的行為,似乎巧妙呼應著透過基因遺傳,孩子亦是複製自父母的概念。

展覽到了尾聲,出口處前立起了一座拍照牆,仿效洛杉磯經典的好萊塢標誌,復刻的場景讓合影者亦成為藝術品的一分子,而一旁的《The New Work Times》報紙更是展覽的最大彩蛋,Gucci特別模擬《The New York Times》創造一份以假亂真的報紙,內文刊登了各種關於複製的討論與趣聞,讓人們能取閱收藏,意味著即便走出了展廳,真實生活中的複製情節仍舊持續發生。

 

中國藝術家嚴培明的〈慈禧太后〉,近距離觀察時畫面近乎抽象,遠觀時方可呈現其形。(Empress Dowager Cixi, 2018©Yan Pei-Ming, ADAGP, Paris, 2018)

 

Gucci為了展覽特別打造的《The New Work Times》報紙。

 

 

擬真Gucci  樂高砌出無限可能

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是香港樂高專業認證大師洪子健Andy所創作的Gucci Sylvie包款,以簡單小巧的樂高積木堆砌出栩栩如生的皮革手提包,且看《明潮》為你帶來的第一手專訪報導。

 

全球第13位樂高認證專業人士洪子健。

 

M'int(以下簡稱M:Gucci Sylvie包款吸引你之處?

Andy(以下簡稱A):Gucci是一個充滿歷史傳承的品牌,這是我第一次見到Sylvie包款,但其包面上經典的Webbing綠紅綠織帶一直是我所喜愛的。

 

M創作上的挑戰?

A這次和以往的風格不同,過去多是文化及場景主題,適合用想像力自由發揮,這次是用樂高以1:1比例逼真呈現,轉而著重在技術上的表現。有別於傳統的拼法,我們選擇將包包拆解為多面狀去拼,再結合內部構起的支架去呈現。最困難之處在於如何用樂高去模仿皮革的質感,同時為了複製包包的梯型輪廓及弧狀提把而不斷修正堆砌角度。我們花了近一個月進行研究和創作,從市面上幾十萬種的樂高款式中,挑選出最適合的來模擬包款釦環五金零件等各部位細節。

 

M樂高向來予人玩具的印象,如何將它和精品做連結?

A這次合作對我和團隊是一個很大的突破,我們希望提升樂高的層次,不再只是小孩的玩具,而是作為創作元素,證明樂高擁有無限的可能性,也可以是一件藝術品,我也特別在包面保留了樂高積木的顆粒作為兩者的連結。

 

以一千多塊樂高擬真堆砌而成的Gucci Sylvie包款。

 

策展人Maurizio Cattelan構思以1:6的尺寸縮小重現西斯廷教堂。(Untitled, 2018©Maurizio Cattelan)

 

創立於丹麥哥本哈根的藝術家團體Superflex,推出的〈權力盥洗室/歐盟理事會〉。(Power Toilets/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8©Superflex)

 

《藝術家此在The Artist is Present》藝術展

日期:即日起至2018年12月16日
地點:上海余德耀美術館
網址:www.gucci.comwww.yuzmshanghai.org

 

 

 

 

 

ad_2023_300600
ad_2023_300600

延伸閱讀

〈2019秋冬米蘭女裝周〉Gucci 面具之下是真亦假 鉛筆工廠化身時髦新地標!Gucci全新形象概念空間在紐約蘇活區開張
ad_2023_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