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圓的確切起源已不可考,不過它確實是台灣土生土長的產物,和南洋地方所慣用的軟糯西米露不同,粉圓口感較富彈性,且通常以黑糖熬煮,成了帶有糖蜜香,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甜珠子。在招牌寫著「青蛙下蛋」的攤上,配的是最傳統的愛玉、綠豆或鮮奶;它也是剉冰、豆花等甜品的必備佐料之一,然而真正讓粉圓在台灣小吃中揚名海外者,則仍屬風靡一時的「珍珠奶茶」了。
珍珠奶茶的誕生和早年台灣流行的泡沫紅茶店有著密切關係,台中的春水堂和台南的翰林茶館都宣稱他們發明了珍珠奶茶,至今未有定論。隨著外帶式茶飲的風行,珍珠奶茶也紅遍大街小巷,晉升為台灣小吃的甜美代表,這恐怕是當初將粉圓取名為「青蛙下蛋」的人始料未及的,而它到了國外有另一個新的名字叫做「Bubble Tea」,不知道和「波霸」的諧音是否有關?據說有些外國人對黑溜溜的粉圓接受度不高(可能看來真有幾分像青蛙蛋),聰明的商家因而研發了各種彩色的版本,然而「青蛙下蛋」成了七彩泡泡,在我看來總覺得有些彆扭了。
青蛙下蛋歸誰家?
專賣青蛙下蛋的兩家老店都位在士林夜市的陽明戲院口,一為王記,一為巫記,兩家原是姻親關係,其後各立門戶,分別註冊了青蛙下蛋商標的「圖樣」與「文字」,雙方一狀告上法院爭專利權,最後由搶先註冊圖樣的王家勝訴,結束了這場
奪蛙之爭」。軟Q粉圓的祕訣
由於粉圓屬於澱粉製品,經冷藏之後便會變硬,口感較差,因此好吃的粉圓必定是當日新鮮現做,無法隔日使用。然而2013年爆發毒澱粉風波,這才知道不少製造商為延長粉圓、芋圓等澱粉製品的保存時間,添加「順丁烯二酸」等成分,讓粉圓經冷藏也能保持口感彈性,若是自家煮粉圓當天吃不完,冰上一回就可見真章。
高政全,人文影像工作者。在拍遍中外各色大宴小食後,打破過往的拍攝慣性,描繪食材所擁有的獨特臉譜,解構你我熟悉的台灣味之餘,亦呈現嶄新的視覺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