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站在政治立場所做的考量。但是越來越多電影跨國合作,如何定義「純」中國電影?抽籤限額的體制,讓許多電影無法在兩岸三地同步狀態下於台灣映演,但沒人禁得了網路與盜版的力量,許多片子根本就從這兩個管道「進口」,台灣觀眾還是照樣看得到。電影與文化的交流,其實根本禁絕不了,更何況兩地電影人早已密切合作,從《刺客聶隱娘》到正在拍攝的《健忘村》,哪個不是如此?
撇去配額議題不談,《捉妖記》本身的賣座與受歡迎,其實並不意外。它的故事設定在遙遠以前的時空,人類本與萬物共存,但人卻把妖趕進深山大澤裡,甚至要對尚未出世的小妖王下手。年輕善良的村長井柏然與捉妖少女白百何陰錯陽差湊在一起,成了小妖王的保護者,展開一段段熱鬧又奇幻的冒險經歷。全片最吸引目光的,當然是特效動畫上的處理,無論是可愛的小妖王胡巴,以及各式各樣人、妖互相轉換變形的奇觀視覺等等,就這部份來說,導演許誠毅不僅做到高規格的成效,同時亦在情節與敘事上完成了起伏流暢、有笑有淚的成果,且文戲武打皆有一定水平,受觀眾喜愛完全其來有自。
《捉妖記》的世界觀群魔亂舞,人人為己利努力求生存,妖怪可吃可交易,人模人樣的背後不見得都是本尊。除了高度娛樂性之外,片中其實還是藏有不少政治性的隱喻,並非只是單純的奇幻搞笑類型。像人類與妖界之間的排除異己,以及最後妖對妖的同類相殘,都有在人性面以及對弱勢族群的嘲諷寄寓;井柏然的善良天真、懷孕心軟,對照白百何的武功高強、勇敢果斷,更是明顯在性別形象上的刻意顛覆。
論演員表現,男女主角井柏然、白百何都有合乎原本擅長形象的討喜演出;其他客串大牌也各有千秋,尤其湯唯、姚晨兩位美女各有意想不到的俏皮驚喜。就中國廣大且頻創新紀錄的市場環境而言,《捉妖記》是個精準操作、執行度極高的類型佳作,確實離好萊塢水平跨近一大步。雖然片子遲到這麼久才在台上映,我們卻依舊無法忽視它的指標性意義,值得觀摩借鏡。
塗翔文
策展、影評人。淡江大學傳播碩士,研究武俠片。曾任第13∼15屆台北電影節策展人等職,現為《聯合報》影評人等雜誌專欄作者。編著「電影 A 咖 開 麥 拉 」、「瑞典電影」,曾以《第四張 畫》入圍第47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並擔任第50屆金馬獎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