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起,曹俊彥開始有了隨身帶著速寫小本子的習慣,無論是捕捉眼前的風景或是腦中的思緒,一有機會就畫,至今不變。隨處走隨處畫,所生長的台北幾乎沒有一個角落不被他速寫過,快速轉變的台北一再被他以畫筆記錄。如果長年投入的兒童繪本是透過繪畫與人、尤其是與小朋友的溝通,那麼隨身的速寫本就是他與自己、與環境的對話。
基於對兒童美術教育的積極,曹俊彥必須嘗試各種藝術形式,也樂此不疲,各類題材都難不倒他,尤其以民間傳說為強項,原因是重視此一題材的人不多,二是他在大稻埕的成長背景,戲院前的電影看板、野台戲山水絢麗的布景,喪家道士作法懸掛的地獄圖等,都是藝術養分,他並認為兒童畫能納入多元特質,這一點與民間美術相符,因此他將民間故事的樸素與民間美術結合,畫風自成一家,尤其發揮於中華兒童叢書一系列的繪本,成為許多5、6年級生共同的影像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