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在香港寫作,於台灣成名。此回執導西西紀錄片《我城》的是香港獨立導演陳果,這是他的第一部紀錄片,提及接拍原因是因為沒拍過、有挑戰性,【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II跨海赴港,來得正是時候。
【他們在島嶼寫作II】傳主之一,香港文學家西西,本名張彥。
首次執導紀錄片的香港獨立導演陳果。
西西是個寫城市的人,而陳果作品向來關心港島窄擠流動的社會,其代表作《香港製造》、《榴槤飄飄》、《香港有個荷里活》、《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等,被譽為是最能拍出「香港本土色彩」的電影導演。
西西與陳果在身分境遇上幾多相似,他們都是外來移民,一個生於上海,一個生於廣東。陳果引述西西70年代小說《我城》描述之「香港人只有城籍、沒有國籍」的說法,今日看來真實地令人發凜。
他倆都是城市書寫者,而書寫城市的人,在本質上時而多情、時而疏離。他必須心懷疏離的心,才能寫進城市裡萬變的流動;又必須多情,才能發現隱晦不明的角落。
陳果如此描述西西——平實裡帶頑童本色,很有幽默感,但不容易笑,問到作品時會羞赧地說:「唉呀!你去看我的小說吧!不要問我……」但只要聊到動物、猴子、熊等大自然裡的東西,她便滔滔不絕。「拍攝過程中最令我感動的,是看西西縫熊的樣子。」西西因乳癌治療而留下右手不便的後遺症,其後創作也轉了方向,《縫熊志》和《猿猴志》源於用針線活來復健,縫著縫著倒也融入中國服飾與熊寶們的書寫了。「西西只用一隻手,縫了那麼多熊和服飾,意志力令人佩服。」
【他們在島嶼寫作】I、II之13部文學紀錄片當中,《我城》是導演參與色彩相對濃厚的作品。「很多前輩說,紀錄片是一個導演不可進入的類別,我想:有法令規定這樣嗎?沒有吧?那我就不理這個潛規則了。」於是,陳果讓西西縫製的熊長大,長得比人還高,出現在船上,在街頭巷尾,最後,還把自己跟劇組給放了進去……
陳果讓西西縫製的熊與小說角色成真,長大成「長頸女子」和「熊男子」,走在香港街頭巷尾。
他們在島嶼寫作II 台北市、新北市2月25日之後加映場次為府中15、台北東南亞秀泰影城
詳情:他們在島嶼寫作FB粉專 www.facebook.com/poemmovie
他們在島嶼寫作II 高雄放映場次
時間:即日起~2月25日
地點:in89駁二電影院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5-1號,駁二藝術特區C1&C2倉庫)
2016/2/20(六) |
10:30 |
《奼紫嫣紅開遍》 |
2016/2/21 ( 日 ) |
10:30 |
《無岸之河》 |
2016/2/22 ( 一 ) |
10:30 |
《讀中文系的人》 |
2016/2/23 ( 二 ) |
10:30 |
《我城》 |
2016/2/24 ( 三 ) |
10:30 |
《東西》 |
2016/2/25 ( 四 ) |
10:30 |
《如歌的行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