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樂章〉,2015,肯亞,范慧玲攝。
「台北點點」的故事要從40年前,一位來自下港的少年郎王徵吉(如今大家都叫他阿吉哥)開始說起,當年他隻身北上台北創業,因著攝影興趣於延平北路一間剛開幕的照相館裡,結識了一群攝影界「初生之犢」,當中也包括活躍於各大攝影比賽的李振雄、陳次雄、王裕榮等人,在大夥相知相惜、志同道合的理念之下,這群年輕人當下達成共識,決定組織一個互相切磋、鑽研攝影的小團體。
〈快樂三人行〉,1998,貴州,李振雄攝。
以攝影會友
由於王徵吉為「台南點點攝影俱樂部」發起人之一,基於南北攝影藝術交流的發想,於是建議成立的攝影團體與「台南點點攝影俱樂部」互結為友會,最後這個小團體的「乳名」順理成章的冠上「點點」二字,全名則為「台北點點攝影俱樂部」,並推選最年長的李振雄為首任會長。
〈沙漠駱駝〉,2015,中國額濟納齊,劉燕南攝。
至於為何取名「點點」呢?這個名字其實帶有多重意涵,首先「點點」有向人請益「點點」頭之意;又底片之影像皆由「點點」粒子聚合而成,在照片放大後補白修整,要「點點」這「點點」那,才能呈現完美無瑕的影像效果;而「點」能成連「線」、進而又成為「面」,正是攝影構圖「點線面」之組成元素;最後「點點」則是代表著每位會員,個人力量雖小,凝聚團結之下就能壯大。
〈忠孝後巷櫥窗系列〉,2015,台北,蕭國坤攝。
台北點點攝影俱樂部現任會長蕭國坤入會已經30年,他接觸攝影最初的動機,無非就是希望能夠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培養一個休閒身心的興趣。後來他在因緣際會下認識台北點點的成員,彼此相談甚歡,便決定加入,「當時社團常常在假日呼朋引伴,一起出動外拍,又有同好可以相互切磋、交流,大家都很享受拍照的樂趣。」
〈雪山風光〉,2015,喀什米爾,倪紀雄攝。
老幹新枝40年
另一位元老級會員,也曾擔任數屆會長的倪紀雄補充說明,為了鼓勵大家多多創作、精進自身功力,會員除了每個月必須要有新作品產出,每年還會在社團內舉辦一次正式的發表會,必須要提出一組完整的系列照片,並向會員說明其創作概念;同時,兩年舉辦一次的公開聯展,讓會員的作品有對外發表的舞台。至於題材方面,倪紀雄說早年會指定題材,因近年加入成員如陳榮富、黃元煜、林振宏等新一代攝影人,在題材及表現手法上均展現更獨特的風格,為了讓會員自由發揮,後期便漸漸不加以限制。
〈美麗家園-印象拼貼〉,2015,台灣,黃元煜攝。
以此次舉辦的40周年攝影展為例,陳榮富於希臘所拍攝的〈望〉,便巧妙運用光影呈現明暗之間的對比與幾何線條趣味;黃元煜的【美麗家園-印象拼貼】系列則以台灣常見的鐵皮屋作為素材,透過解構和重建,探討現代建築的速成文化。展覽中每位成員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空間,不限題材,也不限制展出作品尺寸大小,全憑個人創意發揮。
自成立初期開始,不只創始會員,知名攝影家如游定偉、郭英松、楊大本等人,幾乎都是在大小美展和攝影競賽中屢屢獲獎的攝影好手,許多資深成員更活躍於台北攝影學會等組織,從事教學、評審等工作或舉辦攝影個展。40年有成的「台北點點」,今後也將繼續在攝影界綻放光彩。
台北點點攝影俱樂部會長蕭國坤。 |
《點點40─點點四十風華攝影展》 日期:4月21日~5月2日 地點:中正藝廊瑞元廳(台北市中山南路2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