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劃破時空的向度〔二〕 唐樂舞《貴德》—11公斤劇場「高級訂製服」
藝文 | Oct 20 , 2020  00:00

劃破時空的向度〔二〕 唐樂舞《貴德》—11公斤劇場「高級訂製服」

《貴德》,是翁孟晴20年來參與舞蹈家劉鳳學唐樂舞重建以來的第七支服裝設計作品——採訪時聽到她淡定平靜地說,「20年來第七支。」 心裡數算著這年限數字,很難判斷是少或多,對比強調即時性、短閱讀的現下,願在漫漫時間長河裡,以縫製為軸線,累積出來的美學,對比強調即時性、短閱讀的現下,別有一番咀嚼再三的韻味。
文/郭書吟  圖/高政全  其他/新古典舞團/唐樂舞

劉鳳學作品第130號、最新重建的唐樂舞《貴德》,服裝整體重量逾11公斤重。舞者為王宏豪。

劉鳳學重建唐樂舞的漫漫數十年,唐樂舞成為她結合學術研究和表演藝術的舞種之一,除了史料文獻、古譜與樂譜翻譯、舞蹈動作和質地的磨練之外,它的美學,還是「縫製」出來的。

每回演出的節目單上,與劉鳳學同樣掛名「服裝設計」的翁孟晴,便是這20年來的縫製者,將平面的古譜符號立體化,過程輾轉又迷人。

 

劃破時空的向度〔一〕 唐樂舞《貴德》—西元前60年華夏與匈奴樂舞的首次相遇

劃破時空的向度〔二〕 唐樂舞《貴德》—11公斤劇場「高級訂製服」 

劃破時空的向度〔三〕 唐樂舞《貴德》—把呼吸吃到動作裡

 

《貴德》舞者王宏豪,此次最大挑戰是和逾11公斤重的服裝、面具、頭飾、兵器共舞。

在劉鳳學從史料(如圖像、畫像、石窟、陶俑、睡俑等)汲取每一支唐樂舞服裝的輪廓和主體色後,翁孟晴便會從打版、試裝、找布料、配色、車縫、拆換、染色、再拆換等,逐次反覆,且須伴隨舞者日常排練時穿戴的反饋,將服裝縫製出來。

以《貴德》為例,從打版、配色到演出前的最後一日都是工作天,約莫8個月。

「你永遠不知道是布料選擇了你,還是你選擇了布料。」她說。

《貴德》服裝由多件拼組而成,穿戴繁複,無法由舞者自己穿戴完畢。排練場上,翁孟晴協助王宏豪戴上面具與頭飾。

約莫八月份,在排練場上,眾人針對面具、頭飾的大小做討論。左至右依次為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勝美、新古典舞團/唐樂舞創辦人劉鳳學、排練指導林惟華、服裝設計翁孟晴、舞者王宏豪。

在製作服裝的過程裡,翁孟晴平均一周到永樂市場兩次,包括《春鶯囀》《團亂旋》《胡飲酒》《拔頭》等所有唐樂舞服裝,每一套計有多達20到50、60種布料反覆試色、後縫製打造而成,層層堆疊的質材,雍容華貴的配色,我們或能稱呼它們為劇場界的「高級訂製服」,獨一無二,且絕大部分布料都是在永樂市場取得——難以想像西元600至900多年的唐服,能在台灣永樂市場覓得新生。

《貴德》追本溯源,是一首漢代舞蹈,作者不詳。創舞目的,是為紀念西元前60年匈奴內亂,貴族「日逐王」先賢撣領部族數萬歸順漢朝,漢宣帝令鄭吉發渠犁、龜茲諸國5萬人前往迎接,功封「歸德侯」。《貴德》後流傳至唐代,經渤海國傳入高麗、再傳入日本,在日本宮內廳樂部保存迄今,編制上屬於「右舞」,服裝屬於藍、綠色系,(《蘭陵王》《拔頭》屬於左舞,因而服裝屬於紅色系)。

過去,我都是在台下或排練場,欣賞這些出自翁孟晴雙手的唐樂舞服裝,《貴德》是我第一次徹底地從布料、材質、滾邊、繡飾,自元素到整體,聽她逐一說布料的故事。

而最令我欽佩者,是《貴德》服裝從打版、試色到定版,共嘗試了50、60種布料之多!其中鸚鵡意象的頭飾,原先翁孟晴對於要用平圖繪製或採用布料堆疊,也躊躇良久。

後來在翻找文獻時,發現諸多精緻古代服飾(如襴鳥兜)是用織料滾邊層層縫製,最後她心一橫,也逐層採用手縫堆疊,造出了一隻意象華美的鸚鵡頭飾——「劇場界的高級訂製服(Haute Couture)」,是聽完這令人咋舌的用料數字與手工,第一個跳入我腦海的形容詞。

另外,《貴德》歸德侯手持長約1.5米的陌刀為鋁製,面具與時俱進由3D列印製成,且務求完美,前後共更換了四次,直到演出前兩周才定案。

最後,從服飾、帽飾、面具、陌刀共計逾11公斤重,創下劉鳳學唐樂舞重建以來最繁重的服飾,包括裙擺也是創下最長紀錄,成為飾演歸德侯舞者王宏豪最大的挑戰之一。

「我改一次被(王宏豪)念一次。不過我還是那句話:『你值得最好的!』」翁孟晴笑著說。

長年參與劉鳳學唐樂舞重建的服裝設計翁孟晴。《貴德》是她所參與的第七支,另有《胡飲酒》、《春鶯囀》、《團亂旋》、《蘇合香》、《拔頭》、《傾盃樂》。

M'INT》(以下簡稱M:參與《貴德》服裝設計,舞蹈家劉鳳學是否有給什麼重建或設計上的指示?

翁孟晴(以下簡稱翁):跟(劉)老師工作這麼多年,知道唐樂舞是用宮廷制度和禮教帶出來的美感,有女子的軀幹、身材曼妙的線條,但不是用矯揉做作的方式去呈現。

那麼,今天要再做一支新的、身分更高的獨舞,角色不是在宮廷教坊表演的舞者,而是一個匈奴王,而且要考慮演出時,是六支舞一起呈現,整體能一致,而《貴德》匈奴王這支的氣質也能被凸顯出來。

一開始,我們根據日本雅樂傳下來的資料(例如圖像、古物、影像等),很清楚《貴德》服裝是綠底藍色的基調,但是畢竟藍、綠有太多顏色的可能性:大自然的、植物或礦物等視覺意象,而每個人對藍、綠都有不同的感受;一樣的綠色,有材質,有緹花的,有平面的等等。

所以,在設計上,一個是把握「材質」上的印象,一個是拿捏「色調」的濃淡比例。

然後,一次又一次嘗試各種顏色、各種材質,慢慢堆疊出來,用大約四、五個月以上的時間,去琢磨出一套劉老師唐樂舞需要的《貴德》服裝。

《貴德》服裝部分,約是從3月份開始工作,一直到演出前,都是我們的工作時間。

M:可否分享在布料嘗試和配色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例子?

:在主要綠色布料上,其實帶了一層「綠色紗網」。主布料(綠色)是印度進口的布,上頭有繡線和勾織的亮片、珠子,服裝設計要做的事情,第一個是保護布料手工,第二是保護其他布料不會受這個華麗材質所影響。所以,要在主布料上頭輕輕帶過一層紗作保護。

這綠色紗網前後也換了好幾次,整件衣服做好了拆、拆完試、再拆至少三次。紗網一開始染的是深咖啡,為了對應布料的金色,以為在台上會顯得穩重,結果舞台燈一打下去,反而更混濁。幾次嘗試後,染出一個綠色,既不影響主布料原本色調,又能大氣呈現出光澤感。

M:與《貴德》服裝奮戰的大半年,你尋找布料的日常,大約是什麼樣子呢?

:所有《貴德》包括頭飾、服裝的布料,都是在永樂市場購買的。我一個禮拜會去永樂市場兩次找布料,但也不是每次去,都會有答案。

你永遠不知道:到底是你選擇了布料,還是布料選擇了你?

走在永樂市場,一塊塊去聽哪一塊布料再叫我。誰?誰?「Hello?Hello?」一邊走一邊逛、一邊感應……聽起來有點狂,但真的就是那種感覺。

有時候看到一塊布料,眼睛會立刻亮起來!你會毫不猶豫地就把它買下,因為你知道這塊布料是對的,而且它還可以去說服別人!

M:《貴德》服裝設計過程,最大的樂趣是什麼?

:是如何在現有材料裡,做出最豐富的變化。一樣的滾邊或內襯,可以有很多種做法。例如頭飾的滾邊,正反面兩面都能使用。

選擇了這數十種布料,把它們堆積起來、放對位置,就是我工作上有趣的地方。我很喜歡這件事,從無到有,而過程必須是協調而有平衡感的。

風格上,這一塊已經贏了,那一塊也不能輸!而當它們重疊起來,又有主客之分,誰都不能比較差,也不能出現某一塊看像是來跑龍套的……過程很好玩。

演出是「光鮮亮麗」,背後呢,就是我們要想辦法「亂中有序」。我的工作就是把這些材料拼貼出來,讓平面布料出現價值,穿在舞者身上,盡量減少他們的困擾,最後成為可以觀賞的畫面。

每一個人不管是服裝設計、舞者,都是在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集合在一起,協調進退,這邊可能太緊、沒有活動量,或者我就著服裝,應該要做什麼動作等等。

舞者在服裝上提供穿戴的意見,把他們的感受表達給我知道,我依據他們動作的需求調整服裝,一來一往,協調出一個表演,就能有很大的能量,來感動觀眾。

 

風格上,這一塊已經贏了,那一塊也不能輸!而當它們重疊起來,又有主客之分,誰都不能比較差,也不能出現某一塊看像是來跑龍套的……過程很好玩。

面具由葉承遠設計,採3D列印PLA材質製作。此為第三版本。

M:《貴德》是依據流傳下來文獻所重建的舞蹈。那麼在服裝設計領域,「重建」和「設計」之間,你如何拿捏自由度?

:有一個小小喜悅,是在參與唐樂舞服裝設計時,沒有那麼沉重的歷史包袱。如果今天我是考古學家,服裝織品上就會盡量完整依照考究的方式去呈現。但今天是「表演藝術」的重現,參考歷史圖片、尺寸、規格都很重要,

劉(鳳學)老師著重女子的線條、軀幹,又不是矯揉造作,是屬於宮廷有禮節、有規範、又大氣的印象,承接前面六支唐樂舞的服裝風格與用料,以市場上能取得的條件作呈現,所以整體做出來,沒有沉重的包袱。

M:有沒有實算過《貴德》的整體服裝、道具、面具成本?

:整體算起來,六位數跑不掉。光是綠色主布料,一碼就要新台幣三萬多元。不過,參與(劉鳳學)老師重建工作,是不可能用商業角度去合作的。如果所有的合作,都是用金錢衡量,那麼價值在哪裡?「重建」一定做不了,但那難道要等到有足夠經費才做嗎?更何況,市面上有這麼多替代布料和材質的可能性。

可能許多人會覺得很傻,但是這樣的參與,卻能給我不同「設計的深度」,給我一個機會,不僅讓唐樂舞服裝以「系列」呈現出來之外,把每一件單品例如服裝、袖子、服裝、裙擺等等拆開來看,都非常美麗,整體合起來變成一檔演出,也還是很美。

M:「唐樂舞」對於大眾而言,是相對遙遠而艱深的領域。你希望這次來的觀眾,獲得或看到什麼呢?

:這次也許有20年來觀賞過唐樂舞的觀眾,也許有一些很新、很年輕的觀眾。其實,唐樂舞在國內演出機會不多,它非常小眾,劉老師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也是用很長很長的時間累積出來,而我們這些(藝術)工作者,只是一小部分,

我想,在自己的成長上,會更加珍惜每一次演出的時候吧!劉老師唐樂舞的呈現,已經不只是單純的表演藝術,而是一種視覺上的責任,傳達給觀眾:那怕是眼睛閉起來聽音樂也會感動,耳朵關起來看畫面也會感動。它必須是每一個畫面都實際存在,服裝、道具、肢體全部構成藝術性畫面,讓看的人感受到這唐樂舞的精髓。

而後,你會感受到劉老師的唐樂舞是有線條的,有層次的,有深度的,會好奇地想去了解它。

 

可能許多人會覺得很傻,但是這樣的參與,卻能給我不同「設計的深度」。——《貴德》服裝設計,翁孟晴。

《明潮》取景拍攝舞者王宏豪,王宏豪穿戴頭飾與面具的過程。

《貴德》服裝繁複,需由兩人以上協助穿戴。圖為舞者王宏豪、張桂菱。

由側面可清楚看到,《貴德》歸德侯頭飾為鸚鵡造型,並由多種布料、滾邊堆疊縫製而成。

《貴德》每次著裝約需20分鐘。

ad_2023_300600
ad_2023_300600

延伸閱讀

ad_2023_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