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有多少個三十年?慶幸的是他的下一部作品沒讓人久等,不過今年二月出版的《日子的風景》仍然叫人小吃一驚,它不是一本小說,而是散文集。結果證明,出色的小說家寫散文也不差。要說他的小說和散文有何共通性,套用陳雨航自己的話,《小鎮生活指南》刻意用一種很淡的筆觸去捕捉一整代人所共有的時光,這些細節包括街道的樣貌、光影、色差,甚至是交談的語言,《日子的風景》筆觸則更加清淡,至於能注意到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細節,這個優點在他的散文中依然清晰可見。
比方說同是寫蛋糕,蔡珠兒的飲食散文〈紅蘿蔔蛋糕〉描寫母喪之後,她藉由烘焙蛋糕帶出母女之間疏離的情結,「蛋糕」此一特定的記憶符碼代表對親情的呼喚,反觀陳雨航的〈長崎蛋糕〉系列文章一樣是寫蛋糕,卻是非關記憶,只為甜食,甚至一路從台灣追溯到日本長崎蛋糕的源頭。兩人寫法各有不同,並無高下之分,只因散文是個人自我的延伸,相同的物象衍生出不同的神采,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日子的風景》畢竟是散文而非小說,自然無須小鎮少年的槍擊事件增加高潮。每篇散文看似平淡,有些結尾讓人尋味,有些令人莞爾,有些更是出其不意留下懸念,意外造成一種閱讀上的樂趣:原來書中最好看的部分在結尾,那不如就來猜一猜航叔每篇文章如何作結吧。懷抱著這樣的心情,在觀看散文的過程中,竟然酣暢淋漓的享受到了閱讀三四百頁小說的智性滿足。
陳雨航書寫關於走路步行的題材,既不冒險也不無所事事,跟年輕人走路的方式大相逕庭,不是出公差便是跟家族親友一起出國旅遊,再不然就是趁出門辦事的空檔尋訪巷弄美味,非常庶民,非常真實而生活,他在〈海外旅行開車小記〉自嘲開車技術笨拙,「完全不指南」,〈一個小小的時間換算機〉則道盡編輯的職業病,症頭還不輕,其他音樂、書本和電影等引經據典也一概不缺,足見二十多年編輯生涯的修為。
眼睛很毒寫字也毒的作者,陳雨航要算其中一個,但他就只毒那麼一下子,然後無聲無息偃旗息鼓,恍若無事人一般繼續和讀者閒聊。所謂的「毒」不帶嘲諷意圖,至於怎麼個毒法詳見〈飛行員想尿尿怎麼辦〉一文,此處不再贅述。當然他不只毒別人,也很會毒自己,「倘若把吃蛋糕這件事變得太鄭重其事,那就失去了生活上的愜意。如同我前此說過的,不就是一塊蛋糕嗎?」但顯然他說的是十足的反話,要不然一連寫了六篇〈長崎蛋糕〉文是怎麼回事呢?
主題閱讀──記憶的風景 1.《日子的風景》,陳雨航著,馬可孛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