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

Facebook Share LINE Share
折翼而後重生  王文興《剪翼史》
藝文 | Aug 25 , 2016  00:00

折翼而後重生 王文興《剪翼史》

一個年青人經歷初次性經驗,醒來以後深覺失望,最後自殺,這是年輕時的王文興寫的短篇小說〈最快樂的事〉,瀰漫著精神苦悶、無路可出的哀愁;而今步入人生晚年的王文興,第三部長篇小說《剪翼史》主角大學教授賀宗成,面對現代人遭逢的存在困境,上課突然失聲說不出話來,差點當不成老師,彷彿人生被判了死刑。
文/蘇子惠  圖/鄒瑋  來源/洪範、目宿媒體

同樣描述現代人的孤絕,絕望自殺的年青人和暮年病弱的老教授,到底誰的痛苦更為深刻強烈?我們無從得知。只是如此強大的戲劇,皆在人的身體裡頭進行,身體生了莫名所以的病,求醫無果,造成一種近似懸疑的效果。老教授唯有透過宗教信仰去挖掘內心,一再深入自身記憶的底部,疾病的原因才能豁然開朗。

卡夫卡《變形記》主角薩姆沙早上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蟲子;《剪翼史》老教授在一整個班級學生面前講不出話,驚覺自己身體出了毛病。這兩部作品開頭是不是感覺似曾相識?前者是由外而內的變異;後者是身體自內而外的不受控制。《剪翼史》小說結尾也可以很輕易地與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的出走聯想在一起,不過大開大闔的劇烈命運改變,恐怕不是王文興想要在日常生活表現的「戲劇性」,這樣的劇情太八點檔了,前人作家也都嘗試寫過了。

終於在近小說尾聲時,賀宗成埋藏60年的心病破土而出,既不尋常又具有戲劇性的事情總算發生了。按理應該給予當事人極沉重的一擊,相反地賀宗成反應平靜,不久之後便睡著了。

只不過《剪翼史》這部小說絕非是一個平靜的作品,王文興刻意把戲劇化情節埋得很深,只在主角內心的流動之間偶然出現,一如他在《家變》小說中處理人生、家族、現實生活的各個波動,不大聲疾呼也不張揚,你只能留心各種細節閃現的靈光。王文興《家變》第一段文最具代表性:「一個多風的下午,一位滿面愁容的老人將一扇籬門輕輕掩上後,向籬後的屋宅投了最後一眼,便轉身放步離去。他直未再轉頭,直走到巷底後轉彎不見。」

老人向屋宅望了最後一眼,暗示他將不再回家,《家變》的開頭即呼應到結尾;而《剪翼史》的賀宗成退休步出校門,王文興也不多做說明,前無古人的自創一個中斷、歪斜的破折號當作結尾,身為一個現代讀者,都可以笑著想像未來學者們將會多麼熱衷來研究這個符號:它是一對人的腳印嗎?或者是代表一前一後兩個不同的人生階段?

幸好除了離經叛道的標點符號、簡體字和注音,王文興還記得運用幾種傳統的視覺意象,表達書中主角離開校園的心情,一是植物草花的枯榮,二是男女混合在校園中一起跑步,以及施工中忙碌的大樓工地,反映出一整個時代的變遷,這些意象分別出現在序言與小說最後幾段內容,在前後文對照呼應之下,一掃小說中陰霾的情緒,確保了《剪翼史》一個開放甚至於樂觀的結尾:賀宗成即將展開新的一段人生旅程。

都以為賀宗成無路可出了,離婚失去家庭,退休失去教職工作,人生慣常依恃的一對翅膀(家庭和工作)被生生斬斷,生無可戀,一般人萌生求死的念頭都有了吧?作者偏不肯盡如讀者的意,不讓老教授落得悲劇性的下場,或者是全書最耐人尋味的亮點。


主題閱讀──王文興人生三部曲
1.《家變》(精裝新版),王文興著,洪範
2.《背海的人》(上),王文興著,洪範
3.《背海的人》(下),王文興著,洪範
4.《剪翼史》,王文興著,洪範

《剪翼史》的誕生──作者王文興與編輯葉步榮的對話 特展(現場同時展出洪範作家手稿及校稿)
展期:2016年8月6日~8月28日
地點:紀州庵古蹟大廣間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10:00~18:00
備註:活動需報名,提醒進入古蹟需著襪,請勿飲食。

ad_2023_300600
ad_2023_300600

延伸閱讀

ad_2023_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