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信旺以長幅卷軸描繪旅日途中見聞,如Seiko早期計時器的古趣和優雅線條,或是街頭擦身而過的人們,都成為繪卷裡的一角吉光片羽。插畫家不過於完整地詮釋某一情境,而是擷取各種片段凝聚而成,並特意使用難以一次盡觀全貌的摺頁和卷軸,透過多樣的觀看角度,產生不同空間與時間的變化趣味。
精粹匠心──Seiko vs.何信旺
日本鐘錶集團精工(Seiko),旗下【Grand Seiko】高級製錶系列簡約洗鍊的外型反映了注重節制和精準的日本精神,低調細節中隱藏著高超工藝,並運用許多歷史悠長的傳統職人技法。兼具東西方美學觀點的現代水墨畫家何信旺,以古典中帶有當代趣味的筆觸,描繪他眼中所見的大和風韻,以及Seiko在典雅中富有挑戰野心的製錶精神。
1960年第一支Grand Seiko腕錶問世,即以手動上鏈機芯Cal. 3180,挑戰當時普遍認同的瑞士天文台腕錶規格,在一干瑞士製錶廠中脫穎而出,獲得機械錶精準度桂冠肯定。此後Grand Seiko系列一度因石英錶風潮席捲全球而一時沉寂,直到1988年再度推出超越瑞士天文台,標準日差達到+5秒至-3秒的9S系列機械機芯,成為新一代標準規格,其後並陸續研發Spring Drive機芯、高速3萬6千轉機芯等,不斷追求精準度的極致。
以獨立錶廠之姿傲然而立的Seiko,不只在機芯構造研發上下功夫,從超鏡面研磨錶殼,到五面切割指針、時標以及機芯部件的精湛研磨技藝,對於細微處的講究亦臻完美之境;其他包括使用岩手縣著名的南部純鐵製作防磁面盤、以古典「磬」音作為自鳴錶音響等,則讓日本的傳統技藝和諧地融入製錶業中。
由於此次與Seiko的合作邀請,何信旺走訪了京都、奈良以及東京的Seiko博物館,他運用長幅卷軸和冊頁兩種不同版型,以隨興的插畫手法記錄下旅程中的所見所聞。無論是古都的嫻雅情調、Seiko早期計時器的古趣和優雅線條,或是街頭擦身而過的人們,都成為繪卷裡的一角吉光片羽,「我刻意不過於完整的詮釋某一個情境,而是擷取各種片段凝聚而成。」兩件作品特地使用難以一次盡觀全貌的冊頁和卷軸也意在於此,希望透過多樣的觀看幅度,產生不同空間與時間的變化趣味。
「這趟旅行對我而言是很特別的經驗,很少在創作之前這樣深入觀察主題,Seiko的創立精神和製錶歷史也令人印象深刻。」何信旺說。
何信旺
1975年生於苗栗,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創碩士油畫組畢業,2005年首度個展《繪畫的意識空間》(南北畫廊)、2006年《菩提釋代》個展(一票人票畫空間)、2008年北京長店基地駐村藝術家、2012年《尋找101:跨年袖珍藝術展》(伊通生活空間)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