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設計
Jan 02 , 2016
03:32

回收有限 創意無限

文/藍漢傑 圖/Freitag、Jerry Kott、MAD New York、Mitz Takahashi、Sean E Avery、Studio Swine、To Martins
  • 回收有限 創意無限
  • 回收有限 創意無限
  • 回收有限 創意無限
  • 回收有限 創意無限
  • 回收有限 創意無限
  • 回收有限 創意無限
  • 回收有限 創意無限
  • 回收有限 創意無限

運用創意為製造氾濫所形成的廢棄物解套,「有限即無限」是西班牙藝術家Alvaro Catalán de Ocón的座右銘,他認為:「要突破有限的格局,就必須發揮無限的創意。」此一理念和世界各地致力再生創作的工藝家與藝術家不謀而合。藉由回收舊物而重新發現材料生命力的巴西建築師Azusa Murakami則說:「回頭看就是往前進,回收舊物就是發現新大陸。」


 

 

瑞士Freitag兄弟所成立的同名品牌,回收卡車遮雨帆布、汽車安全帶、單車輪胎所設計的背包、配件,舉世聞名。

 

 

來自西班牙的Alvaro Catalán de Ocón,決定將地表大量製造、時效最短的寶特瓶,結合南美傳統工藝以延長其壽命,他走向哥倫比亞、智利,與在地編織工藝家合作,打造了此系列燈飾。

 

 

酒瓶的再利用,多再製為容器,美國藝術家Jerry Kott則善用其對顏色與光影的敏銳度,保留瓶身原本的優雅體態,透過不同顏色的重組,一盞盞色彩高雅且透光度柔和的燈飾就此誕生了。

 

 

巴西建築師Azusa Murakami與Studio Swine工作坊的藝術家Alexander Groves聯盟,以回收油作為燃料,熔化在城市裡撿拾的飲料罐,再以藝術手法打造家飾,完成【Can City】系列,不僅是廢物再利用,更是令人驚豔的藝術創作。

 

 

澳洲兒童繪本作家Sean E Avery將光碟片裁切為雕塑材料,主題多以澳洲原生動物為主,巧奪天工而明亮生動的作品,使他的藝術家名聲勝過於繪本作家的身分,接受來自各國的訂單。

 

 

生於大阪,經過紐約洗禮、現旅居蒙特婁的Mitz Takahashi,將日本傳統拼接工藝「寄木」(Yosegi)技法用於回收木料,所選用的多為珍貴的櫻桃木、白樺木、胡桃木、桃花心木等,重構出層次豐富而溫暖的家具,如這款〈Dekka Credenza〉邊櫃。

 

 

很少人把洗衣機的滾槽作為回收創作,改造成商品,Antonio Martins是其中的翹楚,所製作的立燈,以軟木塞、鋼絲絨、廢布料、乒乓球裝飾滾槽,加上回收的攝影燈架,形成千變萬化而風格獨特的燈具,並自創個人品牌Tó Martins。

訂閱明潮M’INT電子報,即刻輸入您的E-MAIL信箱成功訂閱!

你可能也會喜歡
延伸閱讀
明潮